关灯
护眼
字体:

拂了一身满 第37章

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

:“要看的……”

&esp;&esp;……实在可爱。

&esp;&esp;他的手指又在她耳垂上流连一阵,随后才把自己的右手伸到她眼前, 她推一推他, 说:“男子要看左手的。”

&esp;&esp;他就又顺着她换了手。

&esp;&esp;她好像很高兴、又坐直了一些,一手托着他的手背、一手轻轻从他掌心抚过,武将的手多执刀剑、自不会同她这样的闺阁女儿一般白皙细嫩,到处都生了厚厚的茧, 显得粗粝又硬朗。

&esp;&esp;她看得仔细, 见他指尖细长、骨节清晰, 掌心纹却十分浅淡,间有断掌纹, 便如尖刀将千丝万缕一一斩断, 既往后事皆如梦幻泡影。

&esp;&esp;这是……父母皆丧且灾殃不断之相……

&esp;&esp;“如何?”

&esp;&esp;怔愣之际却忽而听到他问,语气清清淡淡,恰如雪风过耳。

&esp;&esp;她抿了抿嘴, 手心已有些凉了,又端详了一会儿才谨慎地答:“手生通天纹, 垂贯天地经纬, 自是极好的卦……”

&esp;&esp;这也是实话——他掌心的确生了一条极深的权纹,自近腕处笔直地贯穿横纹直通将指之根,便主其人手眼通天,他日必翻云覆雨大权在握。

&esp;&esp;只是……

&esp;&esp;“便没有什么不好的么?”他又开了口, 看向她的眼中一片了然,“譬如父母……”

&esp;&esp;这便是她无力掩饰的了——毕竟他的父亲已经……

&esp;&esp;“我其实懂得也不多, 只是胡乱看看……”她有些慌了,看向他的眼神也开始飘忽,“何况此等玄虚之说,原本也……”

&esp;&esp;他已感到她的不安,此刻却淡淡笑了,揽在她后腰上的手轻轻一动,她又重新回到他怀里。

&esp;&esp;“无妨,”他的声音低沉又内敛,“……我知道。”

&esp;&esp;……他知道。

&esp;&esp;知道……什么呢?

&esp;&esp;她默默垂下眼睛,已对自己片刻前提出的无趣把戏深感懊悔,他的声音也同样更低沉了些,却是忽而问她:“你应也见过我父亲?”

&esp;&esp;……是见过的。

&esp;&esp;一回是骊山事发后先国公亲至宋府与父亲一晤,另一回便是在灵堂上……先帝推开了他的棺盖,令其遗容曝于众人眼底。

&esp;&esp;“嗯……”

&esp;&esp;她应了一声,眼前忽又闪过那时长安城内四处高悬的丧幡,世人以帝王之礼待之,本就是对一朝臣子最大的礼敬。

&esp;&esp;“先国公风骨无双……与他一见是我之幸。”

&esp;&esp;“风骨无双?”他听言似淡淡一笑,低头看向她的眼神显得意味深长,“短短一面罢了……也能瞧出这个?”

&esp;&esp;她眉头微微皱起,却是头一次在这个人眼中觉察到几丝倦意和悲伤——诚然去岁在江上偶遇时他亦表现得沉郁寡言,可与此刻相比却还是……

&esp;&esp;“自然能知道的……”她眉头皱得更紧一些,越发感到他右眼眼尾处那点漂亮的小痣是一滴眼泪,“先国公本不必死谏……他有其他更好的选择。”

&esp;&esp;——这是她早就藏在心里的话。

&esp;&esp;说到底,颍川方氏并非寻常臣僚,其一族与国同寿受万民景仰、兼而手握兵权可号令四方,即便受天子厌弃也绝不会落到无路可走的境地——先国公何必自戕?又何必令其一族避居颍川?倘若他愿意,分明可借“清君侧”之名兴兵起事,届时以方氏地位之崇必一呼百应景从云集,逼宫之后更可一举清肃朝堂诛灭钟氏一党,岂非远胜于以死直谏为国舍身?

&esp;&esp;她一介闺阁女儿尚能想到这一层,先国公那般位高权重饱经风霜的人物又怎会看不透?想来并非无力举兵……只是不忍国家大乱伤及百姓,更不愿亲手对自己效忠半生的君主挥刀罢了。

&esp;&esp;外祖母说得对……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,颍川方氏声名盛极又清正太过,终究是为他人而将自己逼入了穷巷。

&esp;&esp;她那话说得含蓄,方献亭却已然明了她之所想,彼时轻轻一叹,道:“此言太过悖逆,往后切记不可再说。”

&esp;&esp;他语气尚且温和、但神情已显得十分严肃,她便感到彼时他并非仅是那个在湖心岛上柔声对她陈情的男子,更是颍川方氏一宗新主、是日后注定要为君主舍生效死的至贵之臣,心中戚然的同时又感到一阵惶恐,果然……还是有些怕他。

&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